聽聽看我身邊的三位經營自媒體的朋友如何經營Threads?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台灣越來越受歡迎的社群平台Threads:來自三位自媒體創作者的社群生態觀察
2024 Feb 25 行銷觀點 技巧與應用
在台灣越來越受歡迎的社群平台Threads:來自三位自媒體創作者的生態觀察
聽聽看我身邊的三位經營自媒體的朋友如何經營Threads?
我是一個自在的社群經營者,不喜歡被同一個主題束縛。
雖然幫助企業操作社群互動數據極好,但我的自媒體,不算經營有成,當 賴銘堃 (阿咪老師)老師邀請我分享Threads的經營技巧,我感覺到我不是很夠格講這話題,與其說經營技巧,不如說說我對Threads觀察。
不過我在Threads上,每天發布亂七八糟的串文持續兩個月,從60粉漲到900粉,整體按讚數、互動留言率也極高。相較於我的Instagram佛系發文也才370粉,
深深感覺到Instagram的困境。
我的Threads:@abbychi_1207
2024年2月22日截圖
我的高互動串文(1)
1,018個讚,44則回覆
我的高互動串文(2)
803個讚,80則回覆
我的高互動串文(3)
507個讚,高達105則回覆
這次的Threads分享中,我邀請到身邊有在Threads上持續發布內容的三位好朋友,各自都有自己經營的一套方法。
武敬凱 Jing Wu
致力於透過傳遞知識,降低貧富及智力差距的宅男,本業是行銷跟影像工作者。
鄭閔之 Minz Zheng
一人事業顧問暨遊戲公司編劇,在 IG @minz.freelancer 活動,專注接案/自媒體執行與教學。
安娜查商標
會跟你聊行銷的金銳商標事務所商標代理人姚漢婷,頻道搜尋安娜查商標,專長國內外商標申請維權、著作權登記。
硬知識軟內容,成功吸引非同溫層及網紅圈追蹤
當初會進入Threads的原因,就是想成為新平台的第一批使用者。敬凱認為Threads對字數有所限制,意味著這是短內容的平台,知識濃度相對較淺,勢必引起大量的年輕使用者湧入,可以接觸到Meta所接觸不到的新世代觀點和受眾。
敬凱以往在Facebook或Instagram都是呈現硬核知識型內容,這類內容在Threads上顯然多數人不感興趣。於是敬凱將原本就在Instagram上做的「1分鐘長知識」系列內容搬上Threads,並且話題縮限在「人際關係」和「職場」主題,流量就提升了,讓敬凱的Instagram在一週內漲了1000多粉絲,陸續發布此類主題作品後,也漲了好幾百粉絲。敬凱在Threads上的粉絲雖然不如IG多,但仍可以讓不同圈層的人認識他,且敬凱的Threads也引來網紅型的人來追蹤,例如:崔咪、NanaQ、周品均等。
在脆上不營業,佛系經營寫生活、寫日常,做最真實的自己
第二位是鄭閔之,
一人事業顧問暨遊戲公司編劇,在 IG @minz.freelancer 活動,專注接案/自媒體執行與教學。
所有社群中,閔之最喜歡的就是Threads,主要有三個因素:
1. 有人可互動,沒社交壓力。
2. 不用做圖、不用產出高品質的內容。
3. 不需預設立場,就可以自在使用。
在Threads上不只是發廢文,演算法也很友善。閔之大部份在Threads上分享生活日常,平常在Instagram上的粉絲,也會來Threads上追蹤。後來開始發知識型內容卻能夠觸及到相關話題,進一步吸引到不同的受眾。閔之通常會轉發他人串文,提出自己的觀點,也因此觸及到許多粉絲來追蹤。
對閔之來說,Threads是一個「喜歡長文的學術人」及「迷因」的交集地,很像推特的文化,但沒有推特那麼寫實,推特的酸民文化很強,threads反而友善多了。因為演算法會自動隱藏不友善留言,也可以自行隱藏惡意言論。
常常在Instagram發限時動態的閔之,Threads跟限時動態差在哪?閔之會常常會擔心限動打擾到粉絲,連續發太多時,粉絲只會點前面,後面就沒人看了,會妨礙開團賣東西。
而因為Instagram上的粉絲較多,沒辦法當成私人帳號,閔之在Threads直接定位成私人空間,未營業狀態。
最後,閔之目前使用Threads是沒有直接目的,但有間接目的,希望可以網羅陌生的新粉絲,並且不求變現,只求記住。
到處與人互動、友善回應,分享品牌時事成功破圈
熱愛在Threads上與人互動,
並且觀察優秀的串文,
加以應用在自己的串文上,安娜無疑在Threads上做到破圈了。一旦有人關注安娜,她首先點開對方的自介,看是不是自己有興趣、想認識的產業,通常都會回關注,結果無法節制的一直增加。
如果按讚數特別高,安娜會進一步思考:
1. 平台喜歡推這個議題?
2. 粉絲關心這個議題?
然後嘗試再發類似的主題。
有人轉發安娜的串文時,她會回頭看看對方都轉發什麼內容,並且吸收成為自己的養份。同時安娜也認為,經常被轉發串文的人,通常其他串文也很強。安娜也會觀察自己串文被轉發的原因,她認為有以下五個因素:
1. 乾貨收藏。
2. 未來要做/待辦事項。
3. 文章值得學習。
4. 認同這個議題。
5. 為自己之後想寫的文章作為參考。
每個人漲粉曲線不一樣
透過這次邀請三位好朋友的分享,發現每個人對於Threads沒有太多策略性的想法,
但仍然有自己對於Threads的生態觀察,產生屬於自己的經營方式。
三位朋友的共通點就是,把Threads當做一場冒險,測試看看各種內容會產生什麼火花?而這剛好也是我的想法,因為Threads的演算法精準,網友們在上面也相對友善,讓我們更好在上面「做自己」,不用太在乎形象、外界的眼光,可以自在的跟陌生人留起言、聊起天、互追。大家仿佛有一個共識:珍惜這個沒有廣告的平台,努力的在Threads交朋友!
且每個人的Threads畫面,呈現的主題完全不一樣,要我說,Threads如同文字版的TikTok,一旦關注某個話題,就如同看故事般沉迷,不斷滑下去。
來自42 matter中2024/02/18的數據調查,Threads是台灣最受歡迎的APP第一名,而在App Store上結至2024/02/22也是社交類排行榜的第一名。
圖片取自42 matter,結至 2024/02/18 數據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