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如何定義受眾範圍?用「行為」來定義消費者,而非年齡、職業、興趣
品牌操作應聚焦消費者的「行為」,而非年齡、職業、興趣
2024 Mar 30 行銷觀點
品牌操作應聚焦消費者的「行為」,而非年齡、職業、興趣
到底該如何定義受眾範圍?用「行為」來定義消費者,而非年齡、職業、興趣
該如何定義受眾範圍?
最近跟客戶談到今年的社群操作,到底該如何定義受眾範圍?
比較傳統的方式都是品牌方會先把年齡、職業給我們,讓我們做社群策略的規劃。但其實這個做法在社群上已經不管用了,我們現在的做法都是把順序倒過來。先釐清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共同價值觀是什麼,以及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所處的環境、產生的行為,透過品牌價值觀與產品行為的關鍵字分析。我們就能利用這些關鍵字去爬網路社群上的熱門話題,從這些話題中延伸我們的企劃主題,就能幫助消費者更好具體的理解品牌的價值觀,以及產品能夠帶來的好處。
用「行為」來定義消費者,而非年齡、職業、興趣
舉例來說,一般傳統行銷定義消費者的方式,會提出:「我要的是25~35歲,上班族族群。」
但問題是,上班族有那麼多種形態,有熱愛旅遊的上班族,也有喜歡居家生活的上班族,更不用說要鎖定這麼大一個年齡區段的上班族。
如果用這種方式來做行銷,會導致社群上的話題性有所限制,因為這是依照刻板印象所提出來的定義,並不是真正為消費者著想。於是社群上就會充滿著「上班族應該就要怎樣」的貼文,沒辦法幫助品牌破圈。
要做好社群,第一件事情是要了解到品牌產品會造成消費者的哪些行為?例如,一個賣廚房用品的品牌,而廚房用品只有上班族需要嗎?難道家庭主婦不需要?難道大學生不需要?難道喜歡下廚的人不需要?
應該是去定義,當我們需要廚房用品時,是發生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並把這樣的情況描述出來,才是正確的。像是
「我希望在家快速解決我的一餐。」
「我希望不吃外食並解決我的一餐。」
「我希望做出我喜愛的料理。」
這些想法都不是能用年齡跟職業定義出來的,這樣的情境,才更容易在社群上引起共鳴。如此一來,我們就能透過行為表徵,來挖到更具體的受眾輪廓。
用一句話讓消費者秒懂
所謂的「定位」,就是一再的收斂,收斂到只剩一句話,一句話就讓消費者瞬間秒懂品牌的價值觀。
所謂的「策略」,除了收斂無關目標的事情以外,還需要善於等待。一個好的策略,不會馬上實現目標的。都是透過一次次的說服與傳遞,形成同溫層的共識,傳播出去讓大眾有所共鳴。只要能夠讓品牌想傳達的意志,簡單到讓大眾市場理解,此時所做的活動促銷,效益才能最大化。
品牌都是必須透過廣告傳播,來教育消費市場並為人所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