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認為小編是一項夢幻職業?表面上是一個能整天滑社群、探索新鮮事的職業,但實質上卻是被業績、成效追著跑的苦命工作者。
五年後的今天,社群小編仍然是夢幻職業?
2024 Apr 09 行銷觀點
五年後的今天,社群小編仍然是夢幻職業?
為什麼會認為小編是一項夢幻職業?表面上是一個能整天滑社群、探索新鮮事的職業,但實質上卻是被業績、成效追著跑的苦命工作者。
這五年的變化,從單純在粉絲團上面發文,演變成一個社群表演者,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會,寫點文案、做點圖片、拍個短片、回個訊息,一不小心一天就過了,老闆還來問你:「阿你整天都做了些什麼事?」
回頭想想,好像也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粉絲沒變多、業績沒提升,只有創作能量不斷消耗,發想的過程被以為在發呆,還要被中斷叫去幫忙別的部門同事。時至今日,只要是在網路上推廣的事,都變成小編的事。
線上社群,是另外一項事業
線上社群被許多企業主認為是一項從實體店面延伸的一個銷售管道,除了不會投入過多預算以外,還會當作一種兼差的心態在經營線上社群,導致社群小編這個工作價值遠遠被低估。但其實線上社群必須當成另外一項事業來營運,才有機會做得起來,線上社群的組成,就跟一間實體店面一樣,需要裝潢、請門市服務、推廣產品、提供售後服務等。
而投入廣告預算如同付租金給房東,投入的廣告預算越多,平台就會給你更優的位置,把你擺在市中心的位置,熱鬧人多。想降低廣告成本,要嘛你產品夠厲害,聲名遠播,要嘛消費者體驗做的好、粉絲關係維繫的夠好,就算被平台分配到郊區,透過口碑效應、粉絲回購力,也能有不錯的獲利能力。
經營社群要先做好策略布局,而非隨性發文
一個人、一顆腦、一種思維,我們沒辦法期待一個人擁有創作能量,又要有廣告分析的技能,同時還要具備與粉絲互動、安撫消費者的溝通能力,如果沒有對商業市場的布局思維,那麼小編所做的一切,幾乎是在空轉,企業社群會失敗的原因大多源自於此,首先人力資源的分配,就是一大問題,當然看不見社群能帶來的成長價值。
對於想認真經營社群的企業來說,招募一個社群小編,不如招募一個「社群經理」,只做跟策略布局有關的事情,幫助企業聚焦在有價值、有成長性的內容上,並關注消費者的忠誠度,同時還可以盯著業績的成長曲線做優化調整,而專業技術就外包出去吧!
社群的價值在於經營「消費者」,而非經營企業
如今,社群平台也不是只有臉書的粉絲團而已,社群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要在線上做銷售已不單單是「廣告」二字可解釋的清。創業的門檻降低,每個人都可以小額創業,但能長久存活的不多,因為市場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消費者變心的速度更快。
台灣市場規模就這麼小,每個人都要來瓜分這麼小的餅,引來的是對於市場的溝通成本變得更高,除了能讓企業穩定運營的商業模式以外,品牌定位、產品差異化、私域經營、體驗服務都比推銷來得更重要。
但區區一個社群小編,能上升到這個層面為企業著想嗎?我們沒辦法期待小編的思維必須要有完整的商業思維,而社群經理的工作就是,要能夠對企業現況分析有利的社群路徑、傳播方法,擬定有價值的成長策略。
當你請了一個社群小編每天發文,都不如請一個社群經理規劃三篇精準的內容。
社群經理應該擁有的能力
經營社群該做的事情不是把文案寫好、設計做好,而是學習如何運用不同社群平台的特性,找到長久可持續與粉絲對話的方法,也就是「策略」。
許多社群經營課程教的都是「如何經營社群」,卻沒有教「如何讓社群成長」,且都只能針對單一平台做內容規格的企劃,而不是把眼光放在多社群平台的布局。
那些社群經營課程沒說的事情,是文案寫再好,比不過在對的時機發對的主題,圖片做再好,比不過利於傳播的梗圖風內容,依賴於廣告投放本身的效果是非常侷限的,因為問題不是出在投放的精準度,而是一開始在經營社群前,有沒有先想過要達到什麼目標?要透過什麼工具讓市場的預測能力變得更好、讓文案素材落地後可以更貼近目標?也就是運用「以終為始」的策略,來讓線上社群有所成長。先描繪出想要的結果,再回頭開始針對目標做社群策略,這就是身為社群經理需要擁有的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