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創造世界,思想改變人生|Abby行銷周報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
  • 文章
  • 立即諮詢
  • Join us
  • Login
  • 0
    內在創造世界,思想改變人生|Abby行銷周報
  • 關於我
  • 文章
  • 立即諮詢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創業之路 (4)
  • 行銷觀點 (20)
  • 職場生活 (3)
  • 從心啟程 (3)
  • 閱讀與影劇 (2)
  • 技巧與應用 (5)
創意靈感 社群經營 品牌行銷 心靈成長 企業管理 溝通表達 設計思維 短影音 市場趨勢 公司經營 觀後感 自我成長 遠端工作
  1. 首頁
  2. 部落格
  3. 「行銷」與「業務」該怎麼區分?

都一樣是賺錢,但賺的方式不一樣,運作模式與思維也不一樣,而這篇最主要講的是行銷人的思維。

「行銷」與「業務」該怎麼區分?

2024 Mar 02 行銷觀點

「行銷」與「業務」該怎麼區分?

都一樣是賺錢,但賺的方式不一樣,運作模式與思維也不一樣,而這篇最主要講的是行銷人的思維。

業務的目標是用成交率來計算的

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公司的營收,營收影響的是產品的更新速度以及服務的細緻度。

業務服務做越細的公司,就會大致上分成三種職位:業務、銷售、客服。業務負責維繫關係、銷售負責產品介紹、客服負責售後服務,將工作類型單純化,公司的業績進展就會越穩定。

行銷的目標是用轉換率來計算的

最直接影響的是公司的名聲,名聲夠大會吸引來更多合作機會,甚至是公司本身未曾想過的全新商業模式。

轉換率雖然也可以是營收的增長,創建購物車型的網站,讓店面24小時都有人可以上去逛。並透過數據分析了解消費者在網站上面的點擊率、瀏覽的範圍、停留時間、加入購物車的數量、結帳的數量以及最後成功買單的數量。

但這些過程對行銷人來講都是一堆數據,都是我們無法用真人的方式與消費者做第一線的接觸,有別於業務真人式的一對一服務。除了營收上的轉換率,當品牌小有名氣時,我們就需要進一步做到所謂的「社群互動」 透過社群平台,讓消費者感受到來自品牌方第一線的消息與暖心問候,這是建立信任感的第一步。

隨時為企業品牌準備一筆人情存款

當品牌擁有名氣,隨之而來的是公共責任,有了名氣,就必須為社會擔負一部份責任,就需要在平時的每一天好好培養與消費者之間的默契、信任感。

你可以想想,如果你平時對身邊的每個人都投入真心對待,當你發生重大危機時,會擔心沒朋友相挺,沒人想幫忙嗎?這算是一種人情帳戶。假設這時候還不斷推送銷售型廣告,就如同,你見到朋友就推銷產品,而不開始經營一些品牌的擁護者,與這些人培養感情,在市場競爭上就很容易被後起之秀給追上。這些只做銷售型廣告的公司,就在這時銷聲匿跡了,或是繼續轉做其他事情,維持著不穩定的收入,不穩定的營運結構,無法為公司建立一個長久穩定的獲利模式。(除非有源源不絕的爆品,或是產品能力已在市場上遙遙領先)

當你今天只向消費者溝通功能、效果、CP值,那麼消費者就會對應你所給的資訊,做功能、效果、CP值的比較與評估。但我們能向消費者溝通情緒、價值、感受時,消費者自然就會掉入你所給的情境,以自己的體驗與感受作為優先考量,那麼就容易在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為產品建立一個形象、記憶點。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為產品建立一個形象、記憶點.經營品牌就像人情帳戶裡面存款的累積,一點一滴、積少成多,等到需要時才有足夠的存款可以提領出來救急。這就是為什麼品牌需要靠社群來維繫關係,做社群不會讓你馬上賺到錢,但卻是品牌方最寶貴的資產,也是競爭對手難以取代的價值。

同樣是賺錢,思維卻不一樣

如果業務是用賺錢的思維來運行,行銷就是需要用投資的思維來運行。培養投資思維的同時,要建立對數據的洞察,眼光才會越來越精準。

透過社群的聲量,我們可以獲得更多意見,發現可以改善的漏洞,還能得到最新的商業機會。​ 最重要的是風險發生時,有一群人挺你。


ABOUT ME

紀紫羚 Abby Chi

擅長領域:品牌行銷、社群策略、數位廣告
自媒體:Abby行銷周報
雲時代數位有限公司|執行長
出租小編|創辦人

立即諮詢
  • 品牌行銷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到底要如何跟設計師溝通?

在需要大量傳遞資訊的環境下,跟設計師溝通這件事,是老闆、企劃無可避免的事情。

遠端工作在疫情過後,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

遠端工作跟實體辦公一樣,要打造有安全感的職場環境

不再小看Z世代:出生在虛擬世界的年輕人,非常懂得博取注意力

注意力,已然成為現在最稀缺的資源,而Z世代卻擁有「博取注意力」的能力。

必勝客的草仔龜披薩不是拿來販售的

必勝客每隔一段時間就出一款跟潮流的造型披薩,現在已經進入到惡搞的程度了!甚至可能引發食物戰爭。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品牌操作應聚焦消費者的「行為」,而非年齡、職業、興趣

到底該如何定義受眾範圍?用「行為」來定義消費者,而非年齡、職業、興趣

把客戶途徑畫出來,才知道問題出在哪

如果做生意,卻完全不知道你的客戶從哪些管道來,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文章分類

  • 創業之路
  • 行銷觀點
  • 職場生活
  • 從心啟程
  • 閱讀手記
  • 學習與分享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公司名稱: 雲時代數位有限公司
  • 統編: 83436043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內在創造世界,思想改變人生|Abby行銷周報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